在国内冶金建设行业连铸机领域,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一直坚持走高质量技术发展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连铸机精湛品牌,在连铸机建设方面,探索“快、好、省”发展方向。该公司先后承建了宝钢、太钢、武钢、沙钢、永钢、山钢、石钢等钢厂连铸项目百余条。
河北石钢连铸项目是世界上第二条同类机组,同时,也是世界上建造最深及首条断面最大的立式连铸机。该系统采用德国西马克、瑞士康卡斯特和中冶京诚联合开发研制的新型立式连铸机,用于特殊钢和各种合金钢(轴承钢)生产,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优质的高强钢。
立式连铸机生产工艺不同于传统弧形连铸机,在工艺钢结构方面比传统连铸机设计更复杂,除中间包车运行平台外,还设计了引锭杆升降小车存放平台,可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资料图)
2019年8月,河北石钢项目建设初期,二十冶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这支年轻的队伍通过努力拼搏,在砥砺前行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精细管理 赋能质量提升
把好原材料采购、进场建设质量关。二十冶项目工程物资主管质量的负责人对进场的每一批次材料,不论品种、规格还是型号、质量都进行仔细检查,严格把关,确保材料与采购保持一致,有序向前推进。
钢结构制作要求严苛,工序步骤需根据设计图纸选用材料进行加工、组装、焊接、涂装。为确保制作的高质量、统一生产进度,钢结构专业工程师每天奔波于各制作厂,加强监督指导,严格执行计划进度,并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调整制作顺序,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水平。
为更好地配合其他专业安装需求等施工任务,热试前,二十冶项目团队在缺乏立式连铸机工艺钢结构安装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线上方式搜集国内外相应施工资料,线下通过研究图纸、电脑建模、、请教专家进行组合式研讨等,设定出一套特定施工方案。在得到了业主、监理、总包、外方等一致认可后,该团队大胆尝试,边干边学,力求每一个环节精准对接。
功夫不负有人心。在工艺钢结构施工中,该团队提前1个月完成所有施工任务,为后续项目热试创造了条件。
虚拟建造 实现精准管控
河北石钢立式连铸机项目虚拟建造过程主要采用Tekla Structures进行钢结构模型构建,由宝山区“工匠”黄轶带领工作室团队,以IFC格式文件进行模型交换,并在Revit和Navisworks进行模型整合,通过使用Fuzor效果渲染,规避了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产生材料浪费的情况。
该团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因引锭杆存放平台柱脚为集群式地脚螺栓布置,通过模型整合反复对比,确保了定位精度一次性成功就位;在引锭杆存放平台柱梁节点优化设计过程中,将原设计整体式结构改为栓焊结构,实现两步安装,保证了主体框架的形成;在引锭杆卷扬机安装底座结构过程中,利用模型进行反复对比,确保了定位精度;在虚拟建造过程中,通过对中间包车运行轨道梁、引锭杆存放平台柱脚、引锭杆卷扬机安装底座等关键节点进行详细建模,有效地减少了现场施工的繁琐步骤。
使用建模技术,工期缩短了30天,二十冶项目部因此得到了业主方认可,并荣获河北石钢“优秀施工队伍”“先进项目部”等诸多荣誉。
攻坚克难 铸造精品
2021年11月,二十冶项目部进入引锭杆升降车维修平台施工阶段,由于引锭杆升降车贯通整个立式连铸机,维修平台在满足检修要求的前提下,不能妨碍升降车正常运行。面对高达数十米的悬空可折叠平台,用常规安装方法,将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二十冶项目部成立了以钢结构负责人彭宣明为主的技术攻坚小组,他们从每一个零件名称及安装位置进行梳理,并制订出详细的安装计划。由于引锭杆升降车维修平台有9个,类型多达3种,且分布散乱。为了安装工作安全进行,彭宣明大胆提出借助活动脚手架,先将平台横梁安装到位,再将手拉葫芦挂好,在两钢柱之间搭设跳板,使平台支架安装至正确位置,在倾翻平台安装好挂钩后,将一头吊起,另一头与平台连接,最终,平台全部安装完成。
2021年12月31日,立式连铸机一次性热试成功,为河北石钢高效生产优质钢、打造高质量品牌夯实了基础。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团队在石钢连铸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担当。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展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金字招牌,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持续输出中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