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行业 >  >> 
“油”“电”为难?

时间:2022-04-03 20:52:24    来源:瞭望智库

国家发改委消息,从今年3月3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110元。

是的,油价又涨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从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相应地,国内大多数地区的92号和95号汽油也都上调了价格,95号汽油更是直接迈入“9元时代”。

为什么说“又涨了”?因为从今年算起,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有过六轮上调。

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六连涨”带来的感受当然是很直观的。比如一辆年跑2万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加92号汽油的私家车,现在每年的油费将超过13700元,和2021年年底的油价相比,上涨了差不多2500元。对于使用95号汽油的车主来说,涨幅还会更大。

油价上调,焦虑的是燃油车车主,略显亢奋的则新能源汽车企业。

现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声音,用各种生动的换算方式,比较加油和加电之间的差价。

实际上,这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体量和消费者基数的壮大,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其实一直在被不断地进行比较。今天我们也准备来算一笔账,从消费者全使用周期的角度,看看到底哪种车更加划算。

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打算从购车成本、车辆的使用成本和流通成本三方面入手。

既然刚刚已经说到加油还是加电的问题,我们就先从使用成本入手。使用成本分为两大类:一是能耗费用,二是保养费用。

先来看能耗。

从这张估算表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按照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和电价,每年传统汽车烧油的费用,差不多是纯电动汽车充电费用的5倍左右,一年算下来能相差大几千乃至近万元,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再来看保养。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不用定期更换机油和滤芯,所以保养的项目要少一些,常规保养费用也比燃油车低,年均差距大概在大几百到千元左右。

这里补充一点:我们没有把一些重要部件的维修更换费用算在里面。

比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30%左右,曾经我们也看过一些新闻,说车主换电池的费用比买车还贵。但是现在很多头部厂商都有质保规则,有些是电池电芯终身质保,有些是8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在此我们就不赘述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购车成本。

最近这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的主流电动车型出现过几轮集中涨价潮。特别是进入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对旗下车型进行了调价。包括欧拉、蔚来、小鹏、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比亚迪的很多款比较畅销的车型都上调了价格,变化范围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特斯拉更是创下了7天“三连涨”的纪录。

这一波电动汽车集体涨价,背后原因主要来自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高企,叠加补贴退坡。

像镍、钴、铝和碳酸锂都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镍和铝现在还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

根据某投行的估算,仅镍价的飞涨,就会导致一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增加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00多元。

目前来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利润空间比较狭窄的微型小型电动车。比如,前一段时间,欧拉的两款热门车型黑猫白猫都已经停止接单,背后的理由就是“卖一辆亏一辆”。

所以从这种趋势来看,再叠加今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对于消费者来说,中短期内,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基本上是只升不降的。

最后再来看流通成本。

纯电动汽车的二手车残值,一直是个大问题。

目前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3年车龄的二手车平均保值率在50%以下,很多自主品牌保值率则普遍在40%以下。实际上,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保值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和燃油车三年车龄普遍60%-70%,乃至80%以上的保值率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刚刚我们从购车、使用和流通三个环节,来对比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性价比,其实这本账算得还是比较粗浅,没有把一些隐性成本包含在里面。

比如,对消费者来说,找充电站和找加油站的时间成本可能会有差异,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最终是均摊在包括车主在内的每个人身上的。

对于买车和选车,我相信每一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笔精细的小账目。

但其实,如果我们愿意站在更高的角度,就会发现还有一笔大账,也值得好好算一算。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几次石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许多数据和案例都可以证明,由于有了更多替代能源和相应的终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石油供给侧的波动,对于经济和普通人生活的冲击力度是在下降的。所谓能源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有这样一组数字:1973年,世界每创造价值1000美元的GDP就要消耗将近一桶石油。到2019年,这个数字已降至0.43桶。

同样,以往每一次油价高企,全球汽车销量都会出现大幅度下滑。

但是现在可以看到,油价高企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打击力度正在减少。所谓的“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之争“的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一个很明确的积极信号,那就是: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还不是尽善尽美的产品,也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已经有余地,也有能力做出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而可喜的是,新选择也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

十年前,也就是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还是0.07%,什么概念呢?每10000辆新车销售中,才有7辆新能源汽车;那么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是13.4%,而私人消费在新能源乘用车销售中的占比达到了70%以上。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我们相信,这不单是消费者做出的选择,更是一个国家,为长远计,应该做出的选择。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流通成本 变化范围 基本上是 油价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