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套隔离房屋必须高质量交付使用,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10月20日凌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滨江镇柏里村的集中隔离点项目正在加速收尾中。承建该项目的中国十五冶二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接到建设任务以来,项目管理团队迅速确定了施工方案,与时间赛跑,鏖战20天,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多名作业人员闻令而至
该公司继完成贵溪市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类封闭突击任务后,再次临“危”受命,承担了隔离点建设任务。“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隔离点建设是贵溪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后备重器。时间紧、任务重,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第一时间抽调骨干施工力量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接到建设任务后,项目管理团队立即进入角色,马不停蹄地进行现场勘查。”该项目负责人陈昌厚说道。该项目共建设隔离房间624套,并配套有工作人员宿舍、办公室及各类辅助用房。全部工程按照“一人一间一卫”的入住标准,配齐床铺、卫浴等生活设施;配建给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配备独立污水处理系统,具备独立消毒条件。同时,项目建设要统筹考虑应急扩建与后续利用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建筑效益。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增派劳动力进场非常棘手。该项目管理人员拨通一个又一个作业人员和家属的电话,对于作业人员的担心和焦虑,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并再三保证点对点接他们到项目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每日一检”。
该项目党支部书记王波涛表示:“我们会提供一切资源帮助作业人员上岗,哪怕要我们一个个去接,我也要把他们接来!”最终,经过该公司的不懈努力,有200多名作业人员从外省来到了作业现场。
72小时完成全部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工期从原计划的60天缩减至40天,最后到现在的20天,留给该项目完成基础施工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为此,该项目管理团队充分考虑成本预算、入住标准、工期要求等因素,自主设计施工图纸,并根据业主要求再三修改,确保基础施工有序推进。
“喂,你们材料走到哪了?”这是陈昌厚说了无数次的话。自从柏里集中隔离点建设开始后,他就和大家一起吃住在施工现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建设所需材料极度短缺,为了确保现场施工顺利,他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甚至深夜3点还在为材料是否能准时送达而不停地询问。开工的第三天,他的嗓子就嘶哑了。
此外,该项目管理团队及时“排兵布阵”,全面梳理工序,24小时轮番作业;严格落实“工长负责制”,按照管好区域、带好队伍、干好活、守好节点的要求,合理划分施工区域,统筹现场材料机械使用。每天清晨和傍晚,现场负责人都会听取各施工区域施工情况,及时处理和消除存在的制约因素。
施工期间,大家平均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大家知道,疫情防控刻不容缓,隔离点建设必须分秒必争。
120小时完成集装箱房拼装
虽然参与项目建设前,大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场的施工艰苦条件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想。
深入现场,陈昌厚已连续奋战23小时不眠不休,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快,要快,要快”。从各工种间的协调到物资的调动,从方案图纸的优化到防疫安全的要求,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他指挥协调调度,他的嘴唇已上火冒出了水泡。
“老张,这个东西有点重,你一个人肯定搬不动,我来帮你一起抬。”“快,到了14台空调,我们赶紧抬过来。”一声声喊话从王小峰和郑文涛口中喊出。宁静的深夜,他们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柏里集中隔离点施工现场灯火通明。由于时间紧迫,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现场一些材料要靠人工搬运,王小峰、郑文涛仗着年轻身体素质好,主动申请搬运一辆辆物资车拉来的材料,双手勒出了一道道血痕。
青年员工李亚坤,衣服兜里揣了3个充电宝,才能支撑此起彼伏的电话声所需的电量。“我们200余人分批进场,最早的一批,有人曾工作40多个小时,休息还不到10个小时。”陈昌厚的眼角泛红,“我们根据工种和现场需要,分成两班、三班施工,但大家都不愿意离开现场,实在困了累了就找地方眯一下。有时没有休息之处,只能靠着车小憩。”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没有一丝抱怨,只有热火朝天的干劲,一个作业班组2个小时就可拼装完一组集装箱房。30组,70组,160组,230组……在日夜奋战下,拼装好的集装箱数字在快速攀升着,仅用120个小时便完成了拼装600套集装箱房的任务目标。
从天空俯瞰,一排排白色集成房屋在1.33万平方米的荒地上搭建开来。这场面,如同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援建工程一样,中国十五冶二公司将秉持必胜的决心和协同高效的作战能力,助力贵溪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驻地央企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