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业界 >  >> 
新的10BASE-T1L标准有哪些变化?

时间:2022-02-25 20:46:39    来源:电子工程网

The New 10BASE-T1L Standard—Has Anything Changed?

作者:Thomas Brand,ADI高级现场应用工程师以|Thomas Tzscheetzsch,ADI高级现场技术主管

摘要

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数字化和工业4.0带来的设备激增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正在改变通信领域。 例如:过程自动化等领域需要使用集成网络,以支持工厂范围内的连接需求。我们必须从运营技术(OT)机器中提取并处理数据,然后将处理过的数据提供给公司层面的计算机系统(IT)进行进一步处理。由于之前的4 mA至20 mA或现场总线应用在数据通信方面遇到了瓶颈,以太网开始成为通信标准。首先是新的以太网标准10BASE-T1L,一种2线以太网解决方案,线路长达1000米,传输速度为10 Mbps,同时支持PROFINET、Ethernet/IP、OPC UA、Modbus-TCP等传输协议。利用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2线布线,从而避免浪费我们的投资。

本文介绍了10BASE-T1L的基础知识,并展示了与选择各种应用适用连接器相关的产品。通过数据线实现各种互连设备的电力传输在10BASE-T1L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

数据通信不仅在工业领域,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前的4 mA至20 mA或现场总线应用由于数据量的激增也开始遇到瓶颈,因此以太网开始成为通信标准。标准的4线以太网解决方案已发展为2线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10BASE-T1L,该解决方案由单对双绞线或单对以太网(SPE)组成。10BASE-T1L位于物理层之上,兼容现有的100 Mbps或1000 Mbps工业以太网技术,因此可作为一种补充。

10BASE-T1L开始标准化,尤其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该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领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通常都是通过4 mA至20 mA模拟接口或现场总线进行连接。与机械工程或工厂自动化不同,过程自动化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通常与控制系统或远程I/O系统有一定距离。常见的距离为200-1000米或更远。

但是10BASE-T1L到底是什么,这种技术具有什么优势,它为什么会成为新标准?

我们将在后续部分回答这些问题。

10BASE-T1L意味着什么?

10BASE-T1L这个名字大致解释了其含义。这里使用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缩写。

介质类型中的“10”是指10 Mbps传输速率。“BASE”是指基带信号,即只有以太网信号才能通过介质传输。“T”代表“双绞线”。数字“1”代表1 km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后面跟着的“L”代表“长距离”,意味着段长可能为1 km甚至更长。

此外,还存在其他网络技术,如10BASE-2(最大段长为185 m的较细同轴电缆)、10BASE-5(最大段长为500 m的较粗同轴电缆)、10BASE-F(光缆)或10BASE-36(具有多个基带通道,且最大段长为3600 m的宽带同轴电缆)。

10BASE-T1L可分类至OSI模型的哪一层?

10BASE-T1L可使用现有的2线基础设施,线路长度高达1000 m,传输速度为10 Mbps。物理以太网技术仅在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第1层(位传输层或物理层)定义。10BASE-T1L在位传输层之上,支持常用以太网协议(如PROFINET、Modbus等)以及楼宇管理系统中常用的其他总线系统(如BACnet、KNX和LON)。表1为模型层及协议和总线系统概览。

10BASE-T1L可利用第1层的特殊以太网PHY实现。以太网帧通过介质无关接口(MII)、简化MII (RMII)或简化千兆MII (RGMII)在MAC和PHY之间传输。

MAC由以太网标准IEEE 802.3定义,在数据链路层(第2层)中实现。PHY构成物理接口,并负责传输介质和数字系统之间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10BASE-T1L可与哪些设备和机器一起使用?现有基础设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与其一起使用?

10BASE-T1L设计用于在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过程自动化应用中取代4 mA至20 mA标准化信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通过4 mA至20 mA电流环路连接的旧款现场仪表必须更换为支持10BASE-T1L的现场仪表。这些传统设备可通过软件可配置I/O (SWIO)模块进行连接,而远程I/O则用作通过10 Mbps以太网上行链路与PLC连接的采集点。

软件可配置I/O模块具有可重新配置的模块通道,允许模块快速、轻松地远程运行,无需大量重新配线。通道可配置为电流和电压的输入或输出,或数字和模拟的输入或输出。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10BASE-T1L为设备供电以及传输设备数据,这被定义为标准的一部分。图1显示了通过4 mA至20 mA电流环路连接的传统现场仪表和支持10BASE-T1L的新型现场仪表的混合示例。

表1OSI模型及其协议和总线系统概览

OSI模型层BACnetModbusKNXLON

关键词: 过程自动化 解决方案 同轴电缆 现场总线 总线系统

X 关闭

X 关闭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

Copyright ? 2015-2018 电线网 版权所有  

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