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 
【心灵护航】养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疗愈

时间:2022-02-24 18:05:06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精彩纷呈的冬奥会结束了,短短十几天,冬奥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震撼人心,更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奋斗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

不少家长会拿冬奥会中的运动员做例子,鼓励孩子学习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的奋勇拼搏精神,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像他们一样实现人生价值。运动员们金光闪闪的成长履历,近日频繁刷屏的背后,也溢出了一群父母的育儿焦虑。

对此,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崔囡囡表示,谷爱凌、苏翊鸣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这源于他们所受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的无法复制。但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的“天赋”“完美”“优质资源”的同时,更应放大的是“自信乐观” “自由热爱”“坚毅勇敢”,还有“超强的逆商”等品质,这些才是我们在育儿中最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家长在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反思、校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陪伴孩子一同重新成长——正所谓养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疗愈。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火”遍全网的,除了冬奥会的上的运动健儿和呆萌的“冰墩墩”,还有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未来的冠军》中亮相的滑雪“小将”贝贝,这个还不满一周岁的小萌娃也被网友夸赞为现实版的“冰墩墩”。

镜头里,贝贝头戴头盔、护目镜、手套,身穿滑雪服,小小的身板,站在滑雪板上,一点都不胆怯,滑雪有模有样,即使摔倒了,也不哭不闹,爬起来继续滑行。

“我们觉得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互动与陪伴。”媒体采访贝贝家长时,贝贝的母亲范雪吟大方分享的“育儿经”,让同为人母的惠英(化名)深受启发。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惠英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比如周末,她给儿子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儿子稍显不满自己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惠英说,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她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自己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惠英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儿子开始极力地避开我。

就这样,培训补习,无情地拉开了惠英和孩子的距离。“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母老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惠英懊恼。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惠英平日里上网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她开始意识到,作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不合理期待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惠英说。

“照书养娃”不可取

“你家孩子8个月的时候身高体重多少?”“什么时候会爬的?”“什么时候长的第一颗牙?”夏平(化名)在小区里遇到别的家长遛娃,都会凑上去问问。因为担心自家娃的身体发育情况,她快愁出焦虑症了。

“书上说,早一些的宝宝4个月开始长牙,晚的可能10个月,大多数婴儿多在6到7个月时开始长牙。可我家娃都7个月了,怎么还不长牙呢?”因为宝宝牙齿萌出比别的孩子晚了点儿,夏平就认为孩子发育迟缓。到了8个月的时候,又因为达不到“三翻六坐八爬”的标准而寝食难安。

夏平把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问了个遍,尽管大家都劝她,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化差异,学会某个动作早点儿晚点儿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她还是放不下紧张的神经,担心是孩子缺钙所致。去市区医院体检的时候,医生也说孩子一切正常,可她还是不放心,反而怀疑医生医术不精,抱着孩子去省城医院检查。

最后的事实证明,宝宝在10个月的时候长了牙,13个月的时候学会了爬,虽然比“标准时间”晚了些,但身体发育并无异样。

专家提醒,这种“着急上火式”的焦虑不仅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家长的做事方式,而且还会让孩子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实,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性格不同,养育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一味攀比、“照书养娃”容易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过度赞美会让孩子“输不起”

生活中,一些父母比较极端,当在网上看到了应该增强孩子的信心时,就坚定地去做了。小可(化名)父母就是如此,从小可出生到现在,无论他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会毫不吝啬赞美之情,对孩子夸之又夸。没辜负他们的期望,小可像是一个小王子一样自信闪耀,无论去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夸奖。

每天晚上,小可的父母都会陪他一起玩游戏,搭积木、拼图……有时还会用竞赛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样孩子更有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的竞争意识。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故意示弱,让孩子赢,藉此让他更自信,也更有胆量。每次赢了,他都特别有成就感。”小可爸爸说,可是有一次,孩子和自己下围棋的时候,孩子赢了两次,后来再玩的时候,自己没让着他,结果他输了。“输一次情绪不对了,输两次就没耐心了,输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开始发脾气大哭起来。”这时,小可父母才意识到孩子早已习惯了胜利,对失败竟然无法承受。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呢?

小可父母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爱有了偏差,带给孩子的并不完全是积极乐观的性格,以至于孩子年龄越大,抗压能力越差?

咨询师建议

怎么拯救育儿焦虑?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如何能够教育出自律、聪明、努力的孩子,成了众多家长的终极目标。可是,尽管无数家长表示自己已经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孩子仍旧不是自己期盼的模样,反而自己越是唠叨,孩子距离家长的目标偏离得就越远。对于育儿焦虑,崔囡囡分享了几点建议: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在上述文中我们看到一句有趣的话:“孩子距离家长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本身就存在矛盾。我们看到,很多家长以乖巧、听话、世俗上的成功等为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以至于小到学习生活,大到成家立业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与要求执行。治疗师崔囡囡称,这种案例在心理咨询中屡见不鲜,很多把孩子控制到骨子里的父母,甚至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还在精神上要与孩子融为一体,结局可想而知,家长和孩子,总要有一方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事实上,父母带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他,并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崔囡囡称,为人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孩子当“人”看。所谓“人”,是独立且有差异的,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在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后及时学会“退出”他的人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是人格独立且坚毅,有自己的思想和自我意识,才能做到在学习与生活中有自己的目标与节奏。

“家长对儿女而言,可以是避风的港湾,可以是坚强的后盾,但最后一定是望着孩子的背影慢慢挥手告别。”崔囡囡对亲子关系是这样认识的。试想,如果每个孩子是完全按照自己父母的期待长大,而父母的期待本身就是有时代和个人局限,那不论是孩子还是这个社会都会是停滞不前的。

及时关注,积极回应

在崔囡囡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疾病表示疑惑:“我给了他最好的生活,为他放弃自己的工作,吃穿用度要什么给什么,什么事都不用他管,为什么孩子还是抑郁,厌学、不听话?”对此,崔囡囡表示,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与心理的方方面面。许多家长由于认知的偏差,觉得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够了,实则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更要注意到孩子心理的发展变化。

例如面对孩子情绪的波动,父母要看到孩子烦躁、难过、叛逆等情绪背后蕴藏的是担忧、焦虑、不自信、甚至是恐惧等。我们可以把此时的孩子看作遇到危险“退化”成宝宝的状态,表现出来的“哭闹”其实是寻求帮助的信号,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契机。如若父母一次次忽视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发展,日后孩子非常容易将“收获”敏感、沉默、忧郁、焦虑等特质。

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欣赏特别重要,遇事要积极回应孩子,给予孩子爱与鼓励。崔囡囡表示,积极回应并不意味着无条件赞美,一方面是对孩子保持期待,保持前进的力量;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失败,客观对待不苛责,建构他对自己能力和潜力的认知。

3.父母情绪稳定,家庭关系良好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人生的基石,也是孩子良好品质的根源;父母稳定的情绪也塑造着孩子稳定的性格与内心的安全感。有此双重保障的孩子,完全有底气与能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条不紊、坦然应对各种挫折与创伤。

其实仔细想想,令很多家长焦虑的成绩只是孩子人生中阶段性结果之一,而孩子的三观、认知模式、待人接物方式、个人成就发展与幸福感等才是深远持久的,这些都取决于家庭环境与教育。崔囡囡表示,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读了多少书,有多少爱好,而是父母双方共同创造有爱的氛围,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让孩子在爱与安全感里成长。

而作为父母,特别应该先做好自己,理顺自己的人生,觉察自己的情绪与家庭关系的不足之处,及时校正、补充,以自己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引导教育孩子。

4.关注正反馈,进行正强化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学习者,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模仿家长而习得的,因此,教育孩子更多应以行为操作来带动。在此过程中,家长要重视正面强化,对于孩子会做出正反馈的,着重去引导,例如发掘孩子的兴趣与潜力,如谷爱凌的妈妈一样,另辟新径,因材施教,成果往往事半功倍。相反,采取命令打压、指责打骂,且严于律他、自己双标的方法,时间久了孩子学到的更多是苛刻和打骂等行为,抑或变得沉默、懦弱,甚至成为“麻烦制造者”。

希望父母们从小事、从现在做起,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健康、轻松、权力平等、有自我意识的家庭氛围,不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自己人生的进一步完善都极有价值,养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成长与疗愈。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