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是第五十个国际民防日,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让人防法律法规、防空防灾知识技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日前,市人防办开展了以 “ 铸盾护民 、 面向未来 ”为主题的国际民防日宣传教育活动。
“地下长城”每年都有“新版图”
市人防办为构建现代人防体系按下“加速键”
不少市民有疑惑:人防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是不是不发生战争,人防工程就没用了呢?其实,人民防空是个“隐形”护民之盾,融入到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去年以来,市人防办聚焦实战演练、建强人防工事、强化宣传教育……一批创新项目走在全省前列。
在战时状态下,防空警报响起时,人们躲避空袭可以躲进附近的地铁站,或者城市内带有人防门的地下车库,也是人防工程。一般人防工程外会有指示标志,指引进入到人防工程内,这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下长城”,而这样的“地下长城”在杭州每年都有“新版图”。比如,在城东新城的明月桥路下就有一个5.56万平方米的“地下城”,这是主城区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新时期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可用于开发利用,战时可作为应急疏散干道,能供6000人组织隐蔽和约2万平方米战备物资贮藏,有效提升了城东新城的整体防灾防空能力。
除此之外,还建设了杭州西站南北综合体、始版桥未来社区等一批人防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的富阳秦望广场地下综合体中的秦望通道工程集超大型地下空间、综合性交通换乘枢纽、立体交通、轨道交通以及过江隧道为一体,也是当前国内最复杂的TOD地下空间市政工程之一。
四牌楼38号防空洞是老杭州有名的避暑纳凉点,长约500米、总面积逾4000平方米。为创新推进人防宣传教育,去年五月,市人防办在坑道内开设了“杭州百年防空史展”,展览分为图片区、实物区、观影区、互动区和体验区五个部分,向市民展示防空防灾防护措施和逃生自救技能,加强了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接待近万人,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不过由于设施设备维修需要,该展暂时闭馆,想来打卡的小伙伴们且再等等。
“在临战状态下,市民只需要手机扫描‘民防码’,即可获取附近一公里内的人防掩蔽点,并且自动生成最佳疏散掩蔽路径,实现战时人员智慧精准疏散。”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上线的“民防码”打通人防指挥和人员精准疏散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今起施行
人防工程的建设筑起了杭州“地下长城”,而《浙江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让人防工程都有了法律的武器,新发布的《办法》在今天(3·1)开始施行。
据了解,浙江省人防工程的总量和人均防护面积均在全国领先。不断深化和完善人防工程管理地方立法,有助于浙江人防工程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原《办法》存在多个制约杭州人防发展的瓶颈问题。新《办法》构建了我省人民防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拓宽了管理范围。具体新在哪里?记者梳理了几点,一起来看看。
原《办法》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防空地下室的建设,新《办法》构建了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将人防工程的规划、建设、维护、使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全部纳入适用范围。“从前期规划到后续维护管理、后期监管部门需要怎样履行监管职责等方面,新《办法》中每一步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新《办法》除了适用范围更为健全,还实现了管理对象的横向全覆盖。原《办法》规范范围仅为防空地下室。现在,以地铁、隧道、管廊为主的兼顾设防工程全都纳入管理条例。
除此之外,新《办法》坚持规划引领的发展理念。一是强化规划编制法定化;二是加强规划衔接;三是强化规划落地。“原本,人防建设得跟着项目走。现在,在整体布局的时候就已经把各个建筑规划为人防工程的‘一分子’了。”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打个比方,平时这一片可能是商场、地下室、地铁站,到了战时,它们‘摇身一变’成了食品供给战、医疗救护工程、防空洞……在发挥各自人防作用的同时还能相互策应。”
快来参加“国际民防日”知识竞赛,歼-20模型等你拿!
近日,市人防办还开展了“国际民防日”知识竞赛,赶紧扫描右边二维码,关注杭州人防微信公众号,参加活动!其中大奖是一款歼-20双发重型隐型战斗机模型喔!(通讯员 郑祝龙 商报见习记者 黄家欢)
关键词: 浙江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