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 
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问题? 咨询师建议:“多倾听”和“找事做”

时间:2022-04-14 15:50:17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阳春三月,本应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未曾想到疫情再次席卷而来,为了保障生活在养老机构老人们的人身安全,我市各大养老机构积极响应民政部门关于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于3月12号正式实施封闭式管理,为老人们筑起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之一,都被好好地“保护”了起来。可当封闭带来保护的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焦虑与不安......家人无法探访、户外活动减少、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的积累都会使老人出现心理失调,进而影响生理健康,表现出睡眠不好、食欲不佳、血压异常等情况。对此,市民政局部门反复强调“养老机构大门临时关了,但住养老人和亲属的沟通之门不能关;与外界往来暂停了,但对老人的精神关爱、心理慰藉更要加强”。

封闭式管理之下,如何守护好这群“老宝贝”的身心健康,成为养老机构的头等大事。本期《心灵护航》,就“养老服务机构如何化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如何帮助老年人平稳渡过疫情防控期”与大家分享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护理人员和老人们带来一点帮助。

大爷突然爱上“找茬”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养老机构近期再次实行封闭管理。相比一年前,各方有了更多的应对经验,但是,依然有部分老人无法适应封闭式管理的生活。

“怎么又封院了?”“义乌好好的呀,外面都自由活动呀!”“我打过疫苗了,我不会得病的”.......封院管理后,养老服务中心社工的耳边总是响起诸如此类的话语,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中心办公室收到的投诉越来越多。

王爷爷(化名)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儿”,没封闭的时候,他喜欢去公园拍拍照,去超市买买东西。他常说:“住在怡乐新村比家里自由多了,想去哪去哪!”封院管理后,他一下子没辙了,于是开始了他的“找茬”之路。

“今天的菜有点淡了,不好吃!我要出去换换口味。”“X栋的护理员今天看到我没打招呼,服务态度不行!”“院子里的保洁不到位,那堆叶子我昨天就看到了,今天还在!”近段时间,王爷爷多次来到办公室,实名举报中心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工作人员立马进行了解释并整改,担心王爷爷跑办公室受累,工作人员善意地提醒了一句,“您可以电话跟我们联系,不用特意跑过来”,结果老人瞬间脾气上来了。沟通到最后,老人的诉求特别简单,就是他想出去转转。

“小妹,我打过疫苗的,义乌很安全,我又不乱跑……”每次角交流,苦闷的王爷爷嘴边总是挂着这几句话。看到王爷爷满脸不开心,社工转发官方消息到他的微信,同时把目前省内疫情形势分析给他听。

得到“最新消息”的王爷爷换了一个人,还帮助社工给其他老人科普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打消大家的疑虑,坚定大家齐心共克时艰的信心。

线上“话聊”增感情

出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入住机构养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亲情的疏远,老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并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少。

平日里,家里人隔三差五来探望,老人也觉得稀松平常,并未有异样的感觉,而封闭管理隔绝了这一通道,很多老人一下子又觉得难以接受起来。

吴奶奶(化名)有6个孩子,入住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后,子女担心老人想念家人,相互约定不同时间来陪陪母亲。封院的第4天,见不到家里人的吴奶奶就开始食欲不佳,晚上睡不着觉,神色疲惫,还忍不住哭起来。

吴奶奶患有认知症,见不到家里人她就开始打包行李,在楼层里走来走去,不停地吵着要回家。社工得知这一情况,加上了吴奶奶家里人的微信后,就化身为吴奶奶的小秘书,给她安排了“视讯会议”。视讯结束,社工还会扮演吴奶奶其他的家里人,给她打电话,叮嘱她“乖乖的,要好好吃饭哦!”

感受到“家里人”的关心,吴奶奶的情绪渐趋稳定。相比封院初期的不适应,吴奶奶现在已经适应了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

一场特殊的生日会

“小妹,今天是几号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解除封闭?”“现在疫情形势怎么样了”……前阵子,一直非常支持防疫工作的胡奶奶(化名)变的有些焦躁不安。

今年是胡奶奶在养老机构生活的第一年,担心老人不适应封闭管理的生活,社工经常上门与老人聊天,为她排遣寂寞。一开始,老人愿意与社工交流,也积极参与到养老中心组织的各项趣味活动中。到了4月,胡奶奶突然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向护理员表达了要回家的意愿。

看着老人的刘海开始长长,护理员化身“Tony老师”,为她修剪了刘海;老人不愿出门参加活动,社工主动送服务上门……但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无法走进胡奶奶内心的深处,她依然显得闷闷不乐。直到社工捧着一个生日蛋糕来到老人房中,胡奶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背过身走到了阳台……

原来,今年4月8日是胡奶奶81岁的生日。家人在春节就约定好这一天要为老人隆重地庆生。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的疫情,让老人的家属无法与其相聚,因此胡奶奶感到非常失落,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养老机构可以早日解封。

得知这一情况,社工立马拿出手机,联系上老人的家属,一家人通过视频在线为老人送上生日祝福。“奶奶,我们还为您准备了水果和长寿面,祝您生日快乐,福如东海!”社工们也齐声送上祝福,老人终于打开了心结。

咨询师建议

如何帮助老年人渡过疫情防控期?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身边存在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老年人,一种是完全不把疫情当回事,好像疫情离他们很远,喜欢扎堆聚集聊天或打牌,到任何公共场所都不习惯戴口罩,当碰到需要出示健康码的时候,他们就说自己没手机或只有老年机,没有健康码。另一种是经常容易产生过度紧张害怕的情绪,不光自己待在家里不愿出去,也害怕家人出去,但凡听到边上有关于疫情的消息,就会产生恐慌、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心理症状或躯体症状。

对此,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副秘书长、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贾春梅表示,面对第一种情况的老人时,我们要先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多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但老年人受到视力、思想和能力影响,接受疫情资讯时,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道听途说”。外界信息的不畅和不准确,就会导致他们对疫情不够重视。因而,面对他们,我们需要做更多耐心解释的工作,普及疫情相关知识,让老人们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危害,明白只有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防疫措施,才能更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即那些过度重视疫情的老人们,贾春梅则表示,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的理解。很多老年人本身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这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来说,心理压力本来就大,现在,他们又要面对一种容易感染的新型疾病,内心就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担心害怕、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家人多陪伴、多倾听,帮助老人学会理性、客观看待疫情,掌握科学的防护手段,从而有效减少他们对疫情的恐惧情绪。

“疫情防控期间,老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子女才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力量。”贾春梅提醒,面对无论是在机构中封闭管理的老人,还是居家健康检测的老人,倾听老年人怀旧是很重要的方式。老年人容易产生怀旧的心理,家人们可以借这次疫情带来的更多在家时间,多听听老人家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听的时候不要不耐烦,还应该多回应、多互动。“疫情防控的这段时间,也是让老年人改变生活方式的契机,借此减缓老年人心理活动的退行进程。”贾春梅认为,其中很关键一点在于更新提升老年人的专注力,让他们不断专注于新的事物。培养老年人在家中的兴趣爱好,例如绣花、画画、写书法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老年人体验到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重新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疫情期间老人心理如何安抚?

义乌养老机构这样做!

社工带领老人做手指操。

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亲手制作清明果。

封闭管理后,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社工第一时间开始了“心对心走访”。面对老人紧张、焦虑的情绪,社工通过组织老人收看官方新闻,分发宣传单页或者转发相关官方通告,劝导老人不轻信和传播个人转发的疫情相关信息,同时,通过广场和大厅的电子屏,每日不间断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帮助他们厘清思路,科学认识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各类密集式室内场所活动暂停后,为了给封院期间老人的生活增加色彩,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社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书法班、美食烘焙、园艺种植、基础康复训练、创意手工等,让老人从各种活动中收获幸福。

怡乐新村为老人举行集体生日会。

上溪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参与趣味活动。

封闭期间,为避免老年人因见不到家人产生思念情绪,上溪养老服务中心每日均有安排专员进行家属与老年人的视频探视,社工在尽可能丰富老人活动之余,也时常向老年人普及新冠知识,让老年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机构负责人认为,我们应该让老年人以自己的方式也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来。于是,机构进行了请老年人给家人“喊话”的活动,工作人员将老年人对家人说的话拍摄成视频,最后做成一个视频合集发给家属们。在“喊话”过程中,老年人的情绪被相互带动起来,纷纷表示“让子女们专心抗击疫情,不要为他们分心”并以之为荣。在这种“主动参与抗疫”的方式下,机构内的老年人相互鼓励,目前精神状态都很好。

赤岸养老服务中心社工组织老人开展评书活动。

在封院管理期间,赤岸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人们为了不让老人在院内产生焦虑情绪,有序开展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暖心活动,工作人员每天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和家属电话或视频的探视,并安排评书、做操、投壶套圈、唱歌比赛、美食制作等活动,让老人们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在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带动下,老人们玩的不亦乐乎,院内不断传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老人们欢聚在养老中心门口的菜园,亲手种下了瓜苗并每日前来精心“呵护”,尽享田园乐趣。

关键词: 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