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险企预定利率2019年从复利4.025%降到3.5%后,进一步调整的消息又卷土重来了,冲击到了整个增额终身寿产品市场。从复利3.5%降到3%成为共识,虽然靴子还未落下,但监管风暴已拉开,一批高收益的增额终身寿品早已经先行下架了,仅存在售的寿险公司也陆续接受监管局约谈,利率降低的大趋势已成必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银保监会摸底 险企负债成本合理性
近日,银保监会召集保险行业协会以及20多家寿险公司下发调研通知,在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地点举办调研座谈会。本次调研内容涉及六大方面,公司负债成本情况、公司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对公司负债成本合理性的判断、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的影响、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行业的影响、对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动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0家险企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中邮人寿、中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南京参会的有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国联人寿、招商信诺人寿、横琴人寿、和泰人寿、安联人寿、中韩人寿;武汉参会的公司有合众人寿、国富人寿、国华人寿、华贵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宝人寿、三峡人寿。
其中,一位总精算师表示,各险企基本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有公司建议分阶段调整,比如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目前为年复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动态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案还有待监管研究后出台。
利率调降成共识 一大波产品下架
随着2022年年中开始,一大波高收益储蓄型寿险产品陆续下架,关于调降利率的风声越传越紧。万万没想到这次监管动作这么快,先是3月21日监管密集约谈20多家寿险公司,直接点名这两年市场大火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明确表示:“现在给的收益太高了,赶紧研究下怎么快速降下来。”接着,24日财新网放出风声,说可能降到2.71%-2.91%。紧接25日,周末银保监会召集多家保险公司开会,达成3%的共识,短短几天一气呵成。
其实这一轮喊停早就开始了,这两年利率快速下行且投资收益低迷,大额存单都跌破单利3%了,增额终身寿险当然不能独善其身。早在2022年2月,监管连续发布了2份文件,点明了增额终身寿的“问题”——早期现金价值过高,回血时间很快,减保领取灵活不受限制,存在“长险短做”的风险。再到2022年11月,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监管又多加了2条——投资收益高、销售费用低。也正是因为监管施压,高收益的增额寿,99%都在2022年年底前停止销售。现在市面上仅存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基本是过去市场竞争中第二第三梯队的产品,但也临近窗口期,行将不远。
复利3.5%的寿险产品 将一去不复返
复利从3.5%降到3%,是个什么概念呢?同样100万本金,复利相差0.5%,20年相差9万,30年相差25万,40年相差43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给投保人复利3.5%的保单利益,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投资收益至少要到复利5%以上才有钱赚。但是现在国内外的投资环境,国外黑天鹅不断,银行接二连三破产,国内利率一路下行,楼市股市债市都低迷。现在稳赚5%都不容易,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未来赚钱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当用户投保增额终身寿险以后,未来收益多少都会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刚兑写进《保险法》的。如果保险公司赚不到预期的收益,就得自己垫钱给投保人,实在垫不起监管还要来兜底。增额终身寿险为什么能做到刚兑呢?因为《保险法》第89条、92条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写在保险合同里的确定权益,即便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也要给投保人按照合同兑付。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案例,比如之前的安邦保险倒闭,监管接手改名为大家保险。安邦保险之前所有的保单,也都兑付了,没有一例违约。换句话说,增额终身寿险的安全性是由国家法律来保障,国家体系去背书。安全性和国债、存款(50万以内)是一个级别。
总之,大环境使然,现在的复利3.5%,就像之前单利5%的大额存单,4%的余额宝,说没了就是没了。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