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春日商城,草木葱茏,“拼经济”的热潮奔涌。4月10日下午,四海大道上满载各种商品的小货车、集卡车有序行进,前往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物流枢纽——义乌国内公路港。每天,数以万计的商品从这里走向全国300多个城市。
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回暖和经济复苏,义乌5大物流园——国内公路港、青口物流园、福田物流园、江北下朱物流园、红狮物流园展现出了蓬勃活力和发展动力。据市场发展委提供的数据,一季度5大物流园区货运量超353.7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与我市商贸运输密切的广东、湖南、山东等省份公路货运量,均同比增长20%-30%。
这一车发往合肥,这一车发往天津,这一车发往广州,这一车发往乌鲁木齐……昨日,在义乌国内公路港三志物流的档口,电动叉车把一拖拖货物准确放在车板上,随后装卸工人按照重货在下、轻货在上的原则,依次装满整个车厢。下午,装满货物的大货车,陆续驶离义乌、奔向全国。
今年以来,伴随各地稳需求、促消费等政策措施落地,物流业景气指数呈现强劲复苏态势。“眼下,档口每天可发二十多辆大车(17.5米平板车)到全国各地。”物流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身在其中的三志物流负责人占小军感触颇深。他表示,义乌物流业飞速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流通货源,随着市场开市人流和订单加速回流,这给物流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为行业景气回升提供基础保障。
在货物“跑起来”的同时,新线路也开始“动起来”。以三志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今年新增线路有四川成都、河北石家庄、贵州贵阳,20条省际长线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占小军说,物流行业发展到今天,竞争更多的是“软实力”,就是比拼服务。以前,大家坐等客户上门送货,服务有时候跟不上;现在,大家都积极走出去揽货,做服务的增量,实现揽收、发运、交货的一条龙服务。
目光从国内公路港转向江北下朱物流园。这几天,义乌义港通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园区的档口,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货车、叉车有序作业,仓库门前工作人员正忙着装货卸货,打包装车,这些货物在这里整装后,即将发往广州、深圳等地,部分货物还将短驳至香港。
“目前,我们在国内公路港、江北下朱、青口物流园、深国际,以及其他地方设有收货点,每天大约有50个大货车发往广东,货运量同比去年增长15%。”义乌义港通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虞义青告诉记者,揽收的货物以小商品为主,还有周边省市的工厂货,毕竟义乌有价格优势,货主都愿意在这里中转。
义乌作为一座面向国际的商贸城市,物流与商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市场发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义乌市场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这间接反映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国内外市场需求加速释放、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物流稳步回升步伐正在加快。
现代物流一头联系生产,一头联系消费,让物流“旺起来”,服务也至关重要。今年市场发展委积极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助推物流业夺取一季度开门红。其中,积极走访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企业开展调研服务,通过政策激励、资源对接等举措有效化解企业经营发展难题;联动镇街对属地重点物流企业制定一对一服务方案,开展全周期服务,激励企业扩大经营;对接我市相关部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物流企业解决节后缺工难题,同时协调对接物流园区所在镇(街)和临近村(社)解决临时用工需求;发动物流园区组建共享车队,满足区内企业临时作业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