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2月7日起,浙大四院持续开展“健康浙江,浙四在行动”义诊专病筛查活动。截至目前,义诊团队走过10个镇街,31个社区、村、单位,累计服务3600余人,筛查出高危结节患者230余人。
(相关资料图)
图源浙大四院
前不久,浙大四院义诊团队来到了一个距义乌30余公里的小山村——兰溪市横溪镇施宅村。由心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等10余个科室组成的专家团队,现场进行了肝胆、甲状腺、血管、泌尿系统B超检查和胸部CT检查、心电图检查,对急危重症进行筛查、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当场给予村民健康指导和治疗建议。
当天,一位年近八旬的大伯引起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注意。原来,这位大伯姓施,听说村里来了大医院的医生上门义诊,特地坐公交车从二十里路远的家里赶来。他年事已高,儿女不常陪伴在身边,再加上听力不好,与人沟通费劲,平时很少去医院检查身体。
“我发现这位大伯的时候,他操着一口方言激动地跟我比划着想去做CT检查。”门诊事务部工作人员方胜男说。原来,施大伯因为听不见,难以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从没做过CT检查的他心里有些担心,也是此次他特地赶来就诊的初衷。
“我知道后,很想帮帮施大伯。还好大伯识字,于是我在纸上一字一句写下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全程陪他顺利做完检查。”方胜男说。所幸检查结果出来后,施大伯并无大碍。看着身边热心肠的工作人员,施大伯感动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前来就诊的村民中,许多人都像施大伯一样,平常很少去医院检查,其中一位52岁的李阿姨也是如此。在一次义诊筛查中,超声科医生发现她的右侧甲状腺存在一个4A类结节,恶变几率为20%,随即建议她来医院做穿刺细胞学检查。
几天后,李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浙大四院复诊,检查结果显示李阿姨参加义诊筛出的甲状腺结节是乳头状癌,接受甲状腺根治术后,李阿姨康复出院。谈到这次经历,李阿姨依然有些后怕:“以前从来不知道自己长了结节,确诊是癌症的那天真的很害怕。还好现在做了手术,切掉了癌变的部分,特别感谢义诊的医生!”
高强度、精细化、常态化持续开展的义诊活动,对浙大四院义诊团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次不容易的挑战与考验。坚守在义诊一线的放射科金佳兰医生和超声科吴凌锋医生表示,忙起来吃不上饭也是义诊中的常事。
“最高峰的时候,一天里我们要做200多个项目的B超检查,忙完时一抬头,原来已经过了吃饭时间。”吴凌锋说,“来义诊的大多数是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是义诊中常常遇到的难题。”
“看到村里老人参加义诊的热情这么高,我们再辛苦一点、累一点也没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做到最好。”金佳兰说。
浙大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60天31场风雨无阻的义诊专病筛查活动,浙大四院义诊团队真正做到了优质资源下沉,“助力人人享有健康”。接下去,医院将通过长期持续的健康公益活动,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