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失去双腿、眼睛不能视物、微笑而不能发声,但在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他们同样脚踏实地、阔步前行。
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近几位不同年龄的残疾人,听一听他们从健全到残疾的不幸经历,也学一学他们从消极绝望到乐观积极的不屈精神。
(资料图片)
“无声直播间”里,聋哑主播用手写板与粉丝沟通
撕不掉的标签
90后赵婕(化名),7岁时出了一场车祸,自那以后,她的身体从胸往下完全失去了知觉。
车祸以后,赵婕的需求就被忽视,而“残疾”这个标签变得扎眼,让她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哪怕赵婕克服内心的自卑,主动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但她依然觉得大家对自己的态度很奇怪。
赵婕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需要坐着轮椅上学,像婴儿一样裹着尿布。这种与其他人的不同,也被老师“强化”了。小学6年,老师没有给她安排过同桌。
直到上了初中,她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桌。她们上课传纸条,聊喜欢的男生,她拥有了和其他人一样的青春期生活。可新认识赵婕的男孩,往往好奇于她的残障、她的身世。“其实我希望能和他们聊聊电影、音乐,或者就是当天的天气也行。”
因为努力读书不服输,她被学校树立成身残志坚的正面典型,重大活动上,她常常被邀请上台,坐着轮椅诉说她的人生故事。一次演讲中,她讲述了自己想要自力更生的愿望,这个小诉求被领导记住,学校特意为她免费提供了一个创业店面,这也令她非常感动。
用努力赢得尊重
5月11日上午9时,聋哑主播维维(化名)特殊的“无声直播间”开播了。只见她时而以手比画,时而拿起手写板书写,放在镜头前与网友展示沟通……
维维通过手写板告诉记者,自己从四川嫁到义乌后,感受到这座城市浓烈的创业氛围,也听说了不少创业故事,便与同为残疾人的丈夫商量,开设一间“无声直播间”。夫妻俩在市残联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克服找货、选品以及直播中的重重困难,在1年多时间里积累了1万多粉丝。
直播中,维维的手不停比画着,时不时拿起写好字的板子在镜头前展示沟通,虽然直播间里寂静无声,但交流从未停止。目前,她会每天拍摄视频介绍自己的产品,不定期在抖音开启直播,个人抖音账号也诞生了1000多件实用爆品。
“我们最近准备直播销售发饰,残友现场制作,我当模特。”维维表示,每次开播,她都会坚持直播1个小时以上,即便参与人数不多,与网友的互动也比较费劲,但她也会继续坚持下去,通过努力赢得尊重。
康复为他打开另一扇窗
“以前觉得人一旦中风,一辈子就完了。等到自己亲身经历后才知道,只要不放弃,绝处也能逢生。”45岁的何俊(化名)如是说。
十几年前,30岁出头的何俊从事货运,月收入过万,妻子温柔大方,孩子活泼可爱,可以说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然而,一天早上,他突然偏瘫,左手、左脚失去知觉,口齿也渐渐不清。紧急送医后发现,何俊是脑血管畸形导致中风,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年轻人。
经过一段时间救治,何俊生命无忧,但左边肢体却无法自主动作,于是,他转入一家康复医学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一到这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患者都很坚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0多岁男孩,高处落下摔伤,昏迷了30多天才醒,经过康复训练,已经能够重新走路了。他年纪比我小、病得比我重,他都能坚持,我怎么就不行呢?”
原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何俊一下子振作起来,他积极配合医护治疗,每天跟着治疗师进行康复锻炼,很快就收到成效——左臂和左脚最先恢复知觉。渐渐地,手指也能动了,一个半月后,他顺利出院,除了左手提不起重物、做不了精细动作外,行动与常人无异。
因为这场变故,何俊没办法再从事体力要求较高的货运工作,转向相对轻松的服务行业。凭借良好的工作表现,几年下来,他升到公司中层职位,再次回到家庭美满、事业丰收的良好状态。求职也曾碰过壁的他想对找工作的残疾朋友说一句:不要因为一两次的不如意就放弃,看清自身的条件,定位精准,就一定能成功。
咨询师观点
做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支持者
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或是生来有疾,或是后天不幸,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对外界有一些恐惧和躲避。因此,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家人是残疾人最重要的精神依托和榜样,家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决定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义乌市心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吕美花说,残疾人的自卑感比较强,正常人在与他们交往时,首先在语言、行为方面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其自尊心,更不能把他们看成是家庭的包袱。
爱与关注是治愈心理障碍的最好良药。残疾人需要亲朋好友的关怀,如果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世界并没有抛弃他们,残疾人会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也会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珍惜人生。反之,当残疾人不被家人像正常人一样期待,父母的爱与关注自然发生转移,那些残疾的伤痛无人能真正看见与理解,残疾人可能会出现各种愤怒或负面情绪,试图用叛逆、反抗、情绪爆发引起关注,这只会让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那么,家人如何帮助他们开展心理保健?吕美花建议,首先要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其次,帮助残疾人掌握调适不良情绪和心态的方法。家人可以借鉴以下方法对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
1.适当适时地读点心理学方面的书,或是看报、写作、看电视,使大脑能够在正常运转下进行调整,达到精神治疗、精神疗养的目的,并且从书和电视中汲取各种知识营养。
2.不生气,少想一些不愉快的事。在不如意的时候,要多想开心的事;在顺利的时候,也不要高兴过度,做到心平气和。
3.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心理疾病患者的通病是任性,改掉这个毛病,做到宽宏大度,有助于精神好转。
4.及时求助。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亲人朋友的帮助。
遵循“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原则,通过社会、家庭等各方面途径,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其得到与正常人平等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这样,残疾人的心理素质会大大提高。
“我相信每一位残疾人背后都有一段刻骨的伤痛,这些伤痛腐蚀着身心健康,是逃避、遮盖,独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舔舐伤口,悲切地呻吟着、苦熬着、绝望着、重复着;或是积极的‘杀菌’‘消炎’,慢慢促进愈合。无论哪一种都是痛彻心扉,但是积极地促进伤口愈合可以使得伤处结痂,慢慢长出新的皮肤,由内而外治愈伤口。”吕美花也鼓励更多残疾人,只要努力了,成功失败并不重要。
残疾不可逆,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自己走出来,阳光才会与你同行,幸福才会向你招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