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 
【小布视角】生活中的经济学④——关于服饰

时间:2023-05-28 08:43:48    来源:义乌城市网

一说到服饰与经济的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几个著名的经济学判断:经济越好,女性的裙子越短;经济越差,口红销售越俏。这些严谨数据模型下得出的经济学结论透露着幽默与俏皮。如果跳出经济短期调整的困扰,用更长时间的经济视野来观察服饰,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服饰,它将会何去何从?


(资料图)

所谓的汉服和汉服经济模式

当下的服装经济,离不开汉服这个现实。其实汉服这类提法是伪命题,就像中医和西医之争的立足点就有问题,精准的表述是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就汉服的概念来说,你说的汉是汉族还是汉朝呢?就像唐装,唐朝肯定没有这样的服装款式吧,唐人的服装与当下的唐装也是相去甚远,这种纠结并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服装一直在向前从未后退,服饰一直是各种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就像李唐皇室的血统也是个混血的存在。备受推崇的唐装,布料、设计、工艺、配饰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而所谓的汉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举个例子,现代汉语(普通话)拿到汉唐时代去使用,大概率让人听不懂,无它,语言顺应时代,在不断演绎和变化中。但毫无疑问,现代汉语是传统汉语的新时代版本,与传统汉语一脉相传,可以溯流穷源。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汉服存在过,哪怕西汉东汉405年,从汉初到汉末,服饰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所以,所谓的汉服,不过是服饰界的复古风,更像是一股小“布尔乔亚风”。

汉服在实用性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毕竟传统的中国服饰是左襟右衽,宽袖长袖,宽腰束带,长袍及鞋,在行走、开车等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上存在着诸多不便(这也是传统服饰被现代服饰取代的根本原因)。服饰不仅代表着行为方式、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理念,更体现着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层次。传统服饰与中国的农业社会慢节奏密切相关,生活的慢节奏般配长袍戏服,当然古代的农夫走卒肯定是短褂劲装,毕竟挥锄奔走,需要便捷简适而不是羁绊繁复。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儒道思想高度契合,道法自然,所以服饰上的宽松成为主流,毕竟宽松才能够达到道教文化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所以传统服饰过于宽松的衣裳和极其复杂的头饰,与现代的服饰设计思想完全相反。现代服饰设计的元思想是基于人优先作为个体存在的美学,体现形体、男性肌肉力量、女性柔美线条以及基于人为主角的空间三维立体效果。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内衣外衣,传统的服饰宽松但又含蓄,现代服饰简洁又富有张力,这是服装审美上最大的差异。我们之所以认为唐装汉服是传统服饰,也正是基于上述差异。外在形式上的变化,透露着不同的时代气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汉服不过就是传统风的复古。

这种复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打开了一个完全差异化的全新市场空间,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衣橱。在你觉得衣服已经够多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了一个需要去填补的完全空白的空间,突然又焕发服饰消费的激情。当前国内成衣市场萎缩,内需不振,汉服等复古风格服饰成为一块全新的消费增长点。讲好汉服故事,必然推动服饰产业扩容。比如,婚庆、生日和成人礼等节日,倡导汉服作为礼服,就像日韩等国的家庭重大活动时经常以传统服装盛装出席。汉服搭配相应的发型发饰、鞋履,若在全国范围内推而广之,又是万亿级的纯增量市场。同时,发展汉服文化与产业,还能凝聚国家认同,形成文化共识,激发爱国热情,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科技推动的服饰经济趋势

在日常服饰越来越便宜的同时,个性化定制成为主流。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呈现飞跃式的发展,至少从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服饰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市场价格。

首先,成衣市场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成衣生产力的提高,不只是制造环节终端生产率的进步,更是进销存各环节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的协同高效,包括设计与市场的契合、设计的人工智能化、工艺与组合等环节的人工智能学习与该专业人工智能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这种进步的能力和效率,是工业社会所无法想像和无法提供的。随着信息化的契合度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智能系统面向市场开放成熟的应用,服装自动化设备的定制与应用将迅速地全面普及。精准裁剪会明显提升面料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损耗与浪费,推动整体效率的不断攀升。生产模式的全面转变,机器换人的多维应用,将淘汰人工拉布、人工裁剪、人工缝纫等一系列容易出错、容易失控的流程,以机器人作业为主的新流水线将颠覆目前人工为主的传统生产线作业模式,针线缝纫等将出现无线粘合等全新的生产工艺。在数字化场景下,服装吊挂流水线实现各种复杂服装在同一条流水线的分布式并行作业。服装设计、打样、排料在软件系统中实现多场景演示,在秒级的时间内生成海量3D样板与效果,彻底推倒工业和后工业时代的生产组织体系,再次大幅提升作业生产率。

其次,服装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现代服装销售模式也是发展的产物,进入数字化时代,服装的展示和销售模式将向集约化、精准化、可视化的模式转型升级,淘汰现在实体销售的高成本、高人工、高时延的落后模式。具体来说,个性化定制与数字化生产高度统一,服装的展示与个人形体数据高度统一,服装的定单、生产与交付时间高度统一。甚至于现在实体店的展示功能都将被彻底踢出舞台,在AI绘画功能全面超越人工绘画和人类艺术创作的新时代,实体的服装走秀和服装模特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呢?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创建任何背景下的服装秀,在春天、在野外、在CBD商务楼、在子夜、在你构建的任何场景,按照你的导演,展示你所需要的秀场。通用的3D人体扫描仪,采集精准的个体形体数据;虚拟试衣,三维各角度精细展示,提供前所未有的观察视角和各种场景的视觉对比。这样的试衣体验,是数字化时代的福利与效率。甚至于系统可以向你提供流行趋势研判,按照你的审美提供设计样稿,根据你的偏好提供面料与色彩、图案,通过3D喷绘等工艺,创建一件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服装。数学模型、计算机算力、互联网数据挖掘、网络传输速度、超级数据存储空间,为销售模式的不断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将个性化的消费演绎成为普遍的消费模式。

第三,服饰与穿戴式电子产品的结合程度进一步提升。服装与饰品的材料科学发展,为柔性和隐性电子产品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服饰的功能将从传统的防护性、辨识性、美观性等古典功能向智能调节、多媒体应用、人体健康监测、安全防护等新技术应用转型升级。现在火热的监测手表(手环),完全可以整合到肩带、钮扣、衬衫手腕、袖扣、皮带等服饰产品上来,音响、摄影与帽子、眼镜的结合,都是未来服饰发展的重要方向。更简洁更科技更多功能,是服饰在未来生活中的基本定义。

实体服饰店扎堆地开在一起,无非是为了人气,为了流量,体现经济体的集聚优势。可是,与电子商务平台比,实体的集聚就是笑话。实体的集聚功能集聚多少人,辐射多大的商业区间?电商平台、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国和全球的人气和流量,对实体店而言是碾压式的存在,信息时代的集聚优势对于传统的地缘优势,是降维打击。传统的服饰本质上是商业审美压制个性化审美,而现在科技提供了从前端到终末的个性全程主导式服务,只需要告诉人工智能你的想像,人工智能就能实现比你的想像更完美更饱满的服饰作品。传统的服饰在穿戴过程中,别人才能看到服饰效果的全貌,自己只能看到穿戴效果的局部,现在3D视角为消费者展现了各种角度和各种背景下的服饰效果,这种体验和感觉,也是传统实体商业模式所无法提供的愉悦享受。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以人工智能绘画为代表的新设计,创建了快时尚下的百花齐放,创建了去中心化的美学空间,为我们展示了见所未见的服饰行业前景。

人类社会每一次财富的爆发性增长,都是科技爆发的结果,每一次经济的腾飞,都源于科技的跨越前进。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也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反映的既是生活,也是经济。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