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骚扰电话变少了,竟然冲上网络热搜。侃财君发现,大家对这个切身体验如此有同感,从侧面说明,天下苦贷款骚扰电话久矣。而贷款骚扰电话变少的主要原因在于,10月1日起,“助贷新规”生效。
1
过去贷款信息铺天盖地
【资料图】
过去几年,各类贷款电话在消费者耳边此起彼伏,甚至还打着银行的名义宣传产品。这里,侃财君不得不帮大家厘清助贷这项业务内容及涉及的主体。
助贷公司没有放款资质,主要做收集信息、查看征信等辅助性工作。助贷公司利用自身掌握的获客优势来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通过向借款人推荐资金方,经资金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风控终审后完成贷款发放,同时自身获取相关服务费。
“换言之,助贷公司相当于消费者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介,它与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助贷公司负责引流获客,商业银行等负责最终贷款发放。”业内人士解释。
难怪,为了获客,助贷公司电话、短信、短视频等无所不用,海量外呼成为行业常用手段,对消费者来说,贷款信息铺天盖地。
2
最近骚扰电话显然减少
“前些年经常接到,最近好像还没收到过。对方一般说低利息贷款,说会发链接要我点击咨询。”在长沙工作的80后谢小姐向侃财君说道,自己担心资金安全,一般不会随意点击。
提起贷款电话变少,居住天心区的郑女士深有同感:“以前隔几天就会接到一个,最近确实好多了,整个国庆假期都没有多少这种电话。”
“以前经常接到贷款电话或者信息,我还在上学,明确告诉他们我没有还款能力还会打来。”在长沙某高校就读的李同学告诉侃财君,这种情况最近有所变化,已经一段时间没有接到过这类电话了。
90后上班族姜小姐吐槽,贷款电话少多了但还是有,一般会问要贷款多少,免息多久。
对于此类骚扰电话,受访者纷纷表示,直接挂断、拉入黑名单、进行标记是常规操作,尽量让更少人受骚扰。
3
助贷新规有啥威力?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即为“助贷新规”),今年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助贷新规”实施名单制管理,要求商业银行仅与白名单机构合作,同时划定年化利率24%的“红线”,超过该标准的业务,银行不得参与。这就好比给贷款市场划了条“安全线”,超过这条线的、不在白名单内的,统统被挡在门外。
这一“收口”式监管让大量不合规助贷机构退出市场,以往依赖海量外呼获客的模式难以为继,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当然,对于骚扰电话,监管部门的联动治理也功不可没。相关信息显示,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推动10.2亿用户启用“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累计防护923亿次。
“助贷新规”落地实施,明确了商业银行总行管理责任,就解决相关业务乱象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助贷业务规范发展戴上“紧箍咒”,这也是最近贷款骚扰电话减少的直接原因。
END
作者:黄炜信
责编:彭雅惠
一审:彭雅惠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关键词: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