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 
控制不住的消费主义,后面隐藏了什么?心理专家:做消费的主人,而不是被消费掌控

时间:2022-03-24 18:15:07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要对自己好一点”“生活要有仪式感”等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你忍不住买买买,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买的这些都是必需品买,还是次要品,也就是可有可无的?

每当开始抱怨钱不够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有些是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因为一时冲动就买了。比如看到九块九包邮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真的好便宜?其实买一个玩玩也花不了多少钱,也确实花不了多少,但是一个九块九不多 ,那十个,二十个,三十个.....你买的东西多,就算单价再便宜,累积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正是这些看似价格不高的东西,让我们到月底,甚至有的在月中就没什么钱了,而自己一直想要控制不买,想要节流,但就是控制不住。

本期《心灵护航》,特邀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刘建辉从消费主义的背后聊聊,如何从根源性控制不必要的开销。

被仪式感绑架的“精致猪猪女孩”

提起年轻人精致穷,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人前光鲜,人后一地鸡毛。

28岁的茹茹(化名)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我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家境一般的她工作后,护肤品都选用一些大牌的,衣服也要去品牌店购买。朋友圈展示出的精致生活每每都让人羡慕不已。可是私下一起聚会的时候,却常常听她抱怨工资不够花,花呗、信用卡分了几期了,不仅还不上还越欠越多。

“年轻人要对自己好一点”“你值得更有品质的生活”……正是受这些广告语的刺激,走进商场的茹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到工作这么辛苦,上司各种刁难,唯有“买买买”解千愁,“人民币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我。”在某大牌化妆品装柜刷完卡后,茹茹笑着对记者说道。

生活中,像茹茹这样因为追求精致导致自己负债累累的年轻人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都屡见不鲜。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夺人眼球的广告,各大网红博主都在疯狂种草,告诉你生活要有仪式感,而仪式感来自于买买买。比如:初入职场的第一套正装,男士一生只可定制一枚的钻戒,各种让你幸福感提升的家居好物……你是否也心动了呢?

越贵的东西,花钱越不手软

许多年轻人认为,花钱理由千千万,买了就是对自己好一点,不买就是亏欠自己。

“贵不贵没关系,值不值才是最重要。”对于花钱能省则省的小瑞来说,同样有着“大手笔”消费的经历。

小瑞爱好电子产品,经常关注某电子产品发售新品的消息。但对他而言,动辄上万的新品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虽然能省则省,但省钱也是为了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小瑞说,“我也没其他别的爱好,就喜欢电子产品,这个品牌出新品我就换,哪怕是真的没钱了,以旧换新也得赶上热乎的。”

许多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生活费不多,但对于什么钱值得多花,什么钱没必要花,内心都有着自己的一杆秤。

“平时我的衣服都是一二百元,但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款式,上千元我也会买下来,我觉得这样很值,穿上喜欢的衣服内心会有很强的满足感和自信,感觉钱花在了刀刃上。”职场白领阿丹(化名)说,另一方面,对于柜姐的热情招待,如果自己不下单,心里会觉得过意不去。

大学学生彭浩(化名)酷爱打篮球,平时喜欢收藏篮球鞋,他的鞋柜上摆满了各类绝版球鞋,上千元的不在少数。“每双鞋背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花大钱买来,但它们对于我来说,更像是自己的一种陪伴。”彭浩说。

年轻人从消费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疫情冲击,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不确定性,也让网络社交平台上“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等小组迅速壮大“出圈”,网络上年轻人纷纷加入各种“抠组”。在网络世界,他们不讳言“抠”或“穷”,反而以“更抠”为豪。

疫情期间,小吕(化名)失业在家,靠着先前的存款生活,第一次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这名90后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消费观念——买了1000元的衬衣,就需要买1000元的裤子和1000元的鞋子去搭配,再买个2000元的包,才能显得这一身不是假货。

“但实际上,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小吕决定成为一个“抠门”的人。

发生转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她发现了父母的衰老,希望给父母攒下一笔养老钱。另一方面在于疫情带来的危机感,他希望自己以后无论何时都不被钱难住,能稳定有保障地生活。

和小吕有着相同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娜娜(化名)出身于普通家庭,在私企上班的她每月工资收入3500元。最近,她瞄准超市打折时间和清仓区、使用返利购物软件、每天签到领积分等。

她本人还在社交平台更新着一个记账帖,事无巨细地记录每天花销。“比如我有段时间会经常买饮料喝,记账让我发现在这方面花钱太多,等再想喝的时候,就会去控制自己。”她说。

曾经,和大多90后一样,难也是个“有多少就花多少”的人,一次去医院的经历彻底让她意识到攒钱的必要性。几个月前,她发烧去医院做检查,花了几百元,在等结果时,旁边有个病人正在办理住院,需要交1000元押金。“当时我心想,幸好我还有1000元余钱,幸好我没有花掉”。

咨询师建议

如何摆脱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背后是资本的逐利本性,而资本主义背后的生产关系会导致大量的商品过剩,这些商品就需要被消费掉,于是消费主义就成了商家和市场应对这一问题而向社会推广的理念。”刘建辉举例说,或许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从前不管什么破了,雨伞、鞋子、袜子,包括感情,我们都缝缝补补,坚持到最后。现在不管什么不好,就直接换了,东西也好,人也好。这种转变的背后推手其实就是消费主义的推动。

刘建辉坦言,资本的目的是自身的增值,资本并不在乎你的喜怒哀乐,除非你的情绪能被资本所利用。把个体打磨成标准化螺丝钉的过程中会给个体带来的巨大的焦虑、痛苦、空虚,此时资本告诉你:每个人都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自己消费。你那么辛苦996没日没夜赚那么多钱,都给别人花吗?那你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你这样活着太可悲了。从现在开始,你要给自己花钱。你的青春最宝贵,青春只有一次,值得最好的一切,花呗信用卡只管刷,反正你有的是时间去赚钱,但是最美的青春只有这一次。

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制造大量的负面情绪,并充分利用这些负面情绪去推动人消费财富,资本通过重新定义人的存在价值,把个体的劳动和情绪压榨到一滴不剩,你一无所有的进来,也一无所有的出去,没有任何东西曾经证明你存在过,除了那个由资本组成的庞然巨兽。刘建辉表示,要摆脱消费主义,首先要学会摆脱资本给人定义的存在价值,思考:我的价值是什么?

当你买了一双2000块的鞋子,资本在你耳边夸耀:你真的很爱自己,你付钱的样子真帅,你值得拥有。

当你不舍得买这双鞋,资本在你耳边唏嘘:你真的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一个舍不得为自己花钱的可怜虫,你什么都不配拥有。

一旦摆脱了被资本定义的价值,我们就会有更多选择。当我不买那双鞋时,我为我的理性而自豪,为我的节俭而欣慰,2000块钱被我用到了更合适的地方:一个画室的年费会员,而这个消费给我带来的快乐将长远而健康。

我们需要看到更多元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类文明的美德,真诚,友善,克制,坚韧,责任……当我们寻找到新的价值立足点之后,你就可以自信地面对资本在你耳边的低语:消费只是我们寻找幸福的工具,而不是幸福的源头。而你也从这一刻开始,真正成为了消费的主人,而不是被消费掌控。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