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随着城市发展,义乌的高层建筑也是越来越多,目前,全市共有高层建筑1000多幢,这些高层建筑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火灾荷载大,给火灾防控带来严峻挑战,这段时间,市整治办组织工作人员对部分高层建筑进行了隐患排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拆条中
【正文】北苑街道的河畔家园小区于2016年交付,共有8幢高层,小区内住户较多。走进小区,检查组发现值班室内存在使用花线、部分电线未套管以及违规使用烧水壶和电暖器等大功率设备的问题。
(资料图片)
督查组工作人员:“下面这些线路,该收拾的收拾掉,你这个门卫室弄好来,你这里的花线整改一下。”
检查中,检查组还发现了一楼设有电瓶车停放区域,但大多数电瓶车未按照规定停放在指定地点,这些电瓶车紧挨着安全出口停放,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
督查组工作人员:“你这里是出入口呀,按道理你这里只能放自行车,停放电动车的区域没有吗(这里都是架空层)但是你出入口这块区域是不能放的呀”
除此之外,在安全出口处还存在应急指示灯缺失、疏散指示牌破损等问题。
督查组工作人员:“你这里应急灯要和疏散指示牌连接起来的,你这里要装一个应急灯,不然你这里断电了,这个出入口就暗掉了,你这里是不可能有应急灯的,这里就是一个过道的感应灯。”
在消控室内,检查组发现这里堆有较多杂物,其中包括易燃的电池组件。消防报警联动控制主机存在多个故障点未处理,但一旁的维保记录最后登记日期为2021年3月20日。
督查组工作人员:“这里老是误报,为什么误报知道吗(我已经通知了维保单位,这里几个烟感不行)烟感不行那就及时跟换,不是说误报就屏蔽掉。”
随后,检查组检查了地下室,发现这里杂物乱堆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杂物堆在消火栓旁,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甚至还有货物堆放在通风管道上方,容易发生货物坠落伤人的情况。地下室内设有配电房,但里面没有配备专用灭火器,不符合相关要求。
督查组工作人员:“这里面应该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为什么没有配备灭火器,里面也是需要的,巡检的时候,配电房巡不巡检的(平时都是电工进去)你们也要巡检的,而且你们这里桥架也没有封堵好。”
在高层的住宅区域,部分住户将防火门的顺位器锁死,导致常闭式防火门无法自动闭合。有的住户将易燃的纸箱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强电井和弱电井内也堆放了杂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督查组工作人员:“强电井里面肯定不能放的,这些你自己都要清理掉的,你专门弄一个仓库放一下就好了。”
据了解,在高层建筑的屋顶都设有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消火栓,该消火栓的水压力不小于0.35Mpa,充实水柱距离不小于13米。但检查组查看了河畔家园顶层的消火栓,发现装置上显示的水压力不到0.1Mpa,且充实水柱距离也不到13米,不合符相关规定。
针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河畔家园内的正方本家物业负责人林金阳表示,将立即制定整改计划。
正方本家物业负责人 林金阳:“我们先把方案拿出来,上交给社区和街道,或者给业委会,我们物业先出一个整改方案。”
稠城街道绣湖公寓建于2003年,至今已经有20年,是一栋高层老旧小区。检查组首先检查了小区的消控室,发现消控室内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存在故障点未处理,监控线路中,各条串接电线的布局十分凌乱,还有的电线裸露,未安装绝缘防火套管,存在隐患。
督查组工作人员:“像你们这些细线,不管是什么电流,你们都要小心的,很容易被踩断的,你该套管的,都套过去。”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发现小区使用的老式应急照明灯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且多处疏散通道出入口处没有安装应急照明灯。
督查组工作人员:“每个小区,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必须配备安全出口指示灯,万一高层停电了,防止人员摸黑,疏散人员逃生就看不到了。”
现场,检查人员发现疏散通道上多处电线散落未处理,天花板上的自动喷淋头被遮挡,在配电房内火警电话的电话线也已脱落,无法正常使用,且配电房内的电缆沟存在积水现象,如果电缆沟的积水不及时清理,一旦水汽大量进入电缆,容易造成电缆烧伤或击穿等安全隐患。
在绣湖公寓地下一层,疏散通道旁存在多处空房间,检查组发现这里成了物业人员的储物间,里面堆了废弃纸箱、沙发和电器,一旦遇到明火极易起火,同时也会阻碍逃生路线,把安全通道变成了“危险通道”。对此,检查组要求物业立即整改。
绣湖物业负责人 张锦福:“我们下午就落实下去,该清理的清理,该排水的排水,尽量将高层消防做好,做到位。”
【编后】消防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希望相关街道与职能部门,督促小区物业尽快制定整改方案,消除隐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