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信息 >  >> 
【报资讯】我国首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五十年

时间:2022-06-20 06:04:20    来源:中国电线电缆网

初夏时节,秦岭深处草木深绿,云雾缭绕,一座不起眼的变电站已在此默默驻守了半个世纪。


(资料图片)

不久前,这座饱经风雨的变电站——汤峪变电站经过增容改造,重新焕发生机,继续为三秦大地输送源源不断的电能,而它所代表的我国首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至今已整整五十年。

20世纪60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政策背景下,陕西缺电严重,每周“停三供四”,拉闸限电。为此,国家决定投资1亿元(当时全国GDP约1800亿元)将刘家峡水电站丰富的水电资源输送到关中和天水地区,填补当地电力缺口。

然而,由于输送距离过长、输送容量过大,我国当时并不具备刘家峡送电关中的技术能力,为此,国家决定全力攻关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技术,解决电力输送问题。1964年,来自全国46个单位的专家齐聚西安人民大厦,共同为这条线路贡献智慧。

“该项目被列为全国31项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之一,我们当时承担了主要设计工作。”92岁高龄的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退休干部、刘天关线路变电专业主设人浦文宗每每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依然心潮澎湃,“接到这个任务,院里迅速抽调了几十名技术骨干,成立了330千伏输变电研究小组,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当时,有两个路径方案摆在设计人员面前:建“刘(家峡)汉(中)关(中)”线路还是建“刘(家峡)天(水)关(中)路线”?勘测人员用脚步丈量出了答案。

“我们扛着仪器,和运行人员一道,一步一步踏勘。”西北院退休干部、刘天关项目电气工程师查元良回忆道。两个月的时间,踏勘人员跨越茫茫陇原,翻过巍巍秦岭,最终选定选择了路径短、交通好、运维方便的“刘天关”方案。

在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的条件下,设计人员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采用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和金属基础,大大减小了山地杆塔基础施工难度;研发环氧树脂防腐技术,顺利解决了接地装置金属被腐蚀的问题;顶风冒雪现场采集气象数据,研制成功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带负荷融冰技术……

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建设,1972年6月16日,刘天关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揭开了我国超高压输电的第一页。作为代表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输变电建设最高成就的工程,刘天关输变电工程设计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国家优秀设计奖。

“刘天关项目的建成意义重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西北院原副总工程师杨林表示,“作为我国第一个超高压电网项目,刘天关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生产施工的工程,为我国进一步研发超高压、特高压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刘天关项目为起点,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500千伏、750千伏、±660千伏超高压,±800千伏、±1100千伏、1000千伏特高压等输变电技术。而作为330千伏刘天关项目的设计者,西北院也继续在超、特高压电网领域续写辉煌。

当前,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进入高潮期,与之配套的“三交九直”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建设如火如荼。西北院担负着电网工程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负责或参与设计了白鹤滩特高压直流送出等数十项超高压、特高压在建项目,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输送清洁能源,为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夜色阑珊,霓虹璀璨,万家灯火,星河浩瀚。五十年沧桑,弹指一挥间。刘天关建设,已然成为过去;刘天关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业界

资讯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