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疫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摘不下的口罩,持续的加班坚守,不断被搁浅的出行计划,还是蹲在路边的失业中年人?
的确,两年过去了,这片阴霾还会时不时聚拢。可生活似乎暂时不会回到原样,一切依然充满变数,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学着直面内心的脆弱与不安。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市民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进行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那么,在被负面情绪包裹时,会遇到哪些心理困境,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应对这段隔离时光呢?
本期《心理护航》为大家分享几个真实案例,他们或许和你我一样,面对疫情引发的各种不确定性,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然而,他们却趁此机会穿过“旧疾”,在病毒带来的困扰之余,构建了自己的安定与幸福。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他们是如何让这“山”上,开满了“花”。
刘畊宏女孩“宅”出健康“动”出活力
这几天,中国台湾男星刘畊宏的“毽子操”直播火爆全网,很多网友纷纷开始跟着直播一起锻炼。一周5天,每晚7:30刘畊宏带着妻子一起跳操,简单的动作配上“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腰间的赘肉咔咔掉”激励的话语,再搭配周杰伦经典的《本草纲目》,让网友们都在争做“刘耕宏男孩或女孩”。
“坚持了一周时间,现在浑身都得劲,瘦了四五斤呢!”4月27日晚,刚结束一系列的热身运动,晓丽(化名)就迅速进入状态,一气呵成练完刚学会的一套“毽子操”动作,并将视频上传至抖音,她管这叫“给刘教练交作业”。而她口中的刘教练,正是近段时间爆红的艺人、健身达人刘畊宏。
晓丽家住目前处于本轮疫情的“封控区”内,从21日开始隔离,她便把“每日一练”排上了日程。“自己之前也很喜欢健身,会经常去健身房,在家也常备瑜伽垫,最近刷短视频,实在忍不住稀里糊涂就成了‘刘畊宏女孩’,节奏太上头了。”晓丽告诉记者,因为有一些健身基础,刘畊宏的“毽子操”强度还算可以,但有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疫情之下,不少居家隔离的群众被焦虑、恐慌、抑郁、寂寞等负面情绪包裹着。这几天,晓丽也学着刘畊宏,拖上一家人一起健身,并加入了“刘畊宏女孩”的社交群,释放了居家隔离带来的压抑情绪,也帮助家人排解了焦虑。
宝妈带娃隔离生活多姿多彩
居家隔离“云健身”、制作甜品、绘画创作……与晓丽一样深处封控区的晗晗,在隔离的这段时间里,她与家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枯燥的隔离生活添上一抹亮色。
小区从4月21日开始实施封控管理,虽然家人出现了担忧的情绪,但晗晗十分淡定,“我们听从街道和社区的安排就好了,平时工作忙,正好有机会和家人聚在一起享受生活。”
隔离的第一天,晗晗变身“小厨娘”,开启了“居家做饭模式”。金黄的南瓜,做成香甜可口的月饼;雪白的面粉在她的巧手下,成了香喷喷的小蛋糕。“大白”为居民做核酸采样、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物资……她与儿子一起开动脑筋,用画笔创作了一幅幅漫画,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我们还一起进行了‘居家隔离云健身’,在家人的陪伴下,孩子玩得可开心了,对我们说以后也要多抽出时间陪他。”晗晗告诉记者。
虽然不能出门,但也要和邻居积极“互动”。白天,晗晗与儿子一起和其他居民隔空打招呼、互相问好;夜晚在小区群里,大家互相鼓励打气,居民们的乐观心态,驱散了疫情的阴霾。为了给家人和邻居们打气,晗晗把自己家的花式隔离生活拍成照片,发在了自己的抖音上。
看着“大白”们每天忙碌的身影,居民心中汇聚出一股暖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大白”们的感激之情,晗晗将自己和儿子创作这些作品整理后发布在朋友圈,引来好友纷纷转发点赞,不少邻居还向她投稿,希望汇编成册。
“非常感谢这些守护居民生命健康的‘大白’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晗晗表示,每一幅作品都充满情感,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上班族隔离疫情近了亲情
因为疫情原因,昌盛(化名)响应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选择居家隔离,远程办公。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昌盛,不敢想象,不到办公室如何工作?
“突袭的意外事件,已无法改变,能调整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昌盛第一时间联系公司的行政,反馈居家隔离情况,并让同事火速把办公室的工作电脑送到小区。“不能因为隔离就不上班”是他的直接想法。隔离对工作肯定有影响,不过换个想法,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隔离起来,也是对公司同事的安全负责。
在家远程办公期间,昌盛总结工作感受,在家办公比办公室加班还要长。一方面是办公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对接人员没及时看到信息,多是在中午午饭前或者下班前匆忙给回复。平时公司就有加班习惯,每天工作到七八点钟很正常。现在居家办公工作时长又被迫延长。
“如果有欣慰的地方,那就是早上减少了出勤时间,可以多睡一会觉。”昌盛笑着说。除了工作不耽搁之外,隔离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父母的陪伴、亲情的关爱。
为了不影响她在家工作,刚开始父母在客厅还会看电视,正常说话交流,“后面几天发现家里非常安静,电视声音几乎听不到,老人之间也少了拌嘴争吵,是怕打扰到我工作。”昌盛说。尤其是母亲,在他办公期间,会悄无声息打开书房门,送来一杯温水放在桌子旁,进来时还垫着脚,生怕弄出声响。
“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放下工作,和爸妈一起吃饭、一起聊家常。我会跟他们分享工作的情况,聊聊遇到的难题,父亲还会像关心十多岁的小孩子一样,讲一些大道理给我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这或许就是生活,就是幸福,也让我更加理解生活的意义。”昌盛深情的说。
咨询师建议
用正念享受当下的生活
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不自不觉间,我们与它对抗已经进入了第三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在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原本以前很多确定的事情都变得越来越缥缈了。特别是目前那些因防控需要被“封控”在家的人们,疫情已咫尺之遥,担心、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逐渐影响日常生活,内心时常会莫名涌现出一种无力感,让他们不自觉产生了回避、退缩的消极心理。
这次新冠疫情是继“非典”之后,对整个社会伤害性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一次流行病爆发。而从人类以往多次战胜疫的经验来看,我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那么,面对持续的疫情,面对“封控”在家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拯救自己不再沉沦于消极情绪中?为此,记者专访了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副秘书长、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贾春梅。
贾春梅表示,面对突发事件或环境的临时改变,人确实容易会被自己的“原始脑”所控制,不自觉产生焦虑、害怕、抑郁等不良情绪,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等适应了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下来了,不良情绪症状就会缓解。所以,“封控”在家的自己,面对经常来袭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练习做冥想、深呼吸等简单方式,让身体放松下来,摆脱“原始脑”的控制,以此快速适应改变后的环境。
再则,我们可以通过运动调节情绪。人类大脑中有三种快乐物质: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其中,内啡肽可以改变一个人负面情绪,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变得积极向上,它带给人的快乐是非常持久和真实的,一般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来获得它。如近段时间网络爆火的刘畊宏教练,通过简单的动作、有趣的语言、欢快的音乐,让人们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封控”中的你,也可以尝试跟着刘教练一起宅家做运动哦!不过,贾春梅也提醒大家,运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练习,千万不要过量,否则,又将会对身体造成另一种伤害。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修课。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震荡,让一些人失去生活的重心和方向,但同时,它也给那些积极的人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贾春梅建议,我们可以趁“封控”在家的这段时间,给自己人生做一个阶段性回顾,重新认识自己,或制订一个新规划,或学习一项新技能,用正念享受当下的生活。这样既能转移注意力,减少疫情对心情的影响,又能为自己解控后做一些积极的准备工作。
“自助者天助也。”我们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自救。世间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控制的。既然如此,面对疫情的影响,我们就选择心平气和地接受,再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相信真正的强者,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被消极情绪所淹没,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抬头勇敢地去穿越黑暗,相信你我都可以,共勉!
关键词: